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民政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攀枝花市社区服务十二五规划(定稿)

来源:攀枝花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2013-01-15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攀枝花市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攀枝花市民政局

 

年六月

 

攀枝花市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

课题组成员

 

组 长:王向阳 市民政局局长

副组长:吴红霞 市民政局副局长

成 员:李林宝 市民政局机关党委书记、低保处处长

黄昌华 市双拥办副主任、市民政局优抚安置处处长

张世平 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处处长

康劲柏 市民政局救灾救济处处长

高升洪 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处处长

孙晓蓉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

唐国建 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

李双岑 市民政局人事处处长

郑红延 东区民政局副局长

薛 峰 西区民政局副局长

赵必成 仁和区民政局党总支书记、纪检组长

秦国强 米易县民政局副局长

陈关友 盐边县民政局纪检组长

王 杰 市老龄办副主任

徐 黄 市社会福利院院长

龚柄璋 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所长

执 笔:高升洪

目 录

前 言………………………………………………………1

第一章 攀枝花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现状…………1

第二章 攀枝花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机遇…………4

第三章 攀枝花市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6

二、基本原则………………………………………………6

三、发展目标………………………………………………7

第四章 攀枝花市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任务

一、完善社区服务功能……………………………………8

二、构筑社区服务平台……………………………………13

三、建设社区服务队伍……………………………………14

第五章 攀枝花市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一、市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16

二、市级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17

三、县(区)级社区服务建设项目………………………17

第六章 攀枝花市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措施

一、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18

二、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19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9

附件:区(县)级社区服务项目规划……………………20

 

攀枝花市“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

 

前 言

 

社区服务是一项为民办实事的社会事业。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社区服务的充分发展已成为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为完善我市社区服务体系,提升社区服务功能,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推动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攀枝花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现状

 

社区服务是改革开放以来根据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居民需求的日益增多,探索的一条贴近百姓、服务居民,以完善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有效载体,以满足社区居民公共服务和多样性生活服务需求为主要内容,以社区居民、驻区单位为服务对象,形成的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导、社会互助自助为补充的社会化服务新路子

近年来,随着经济成分、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形式的变化,越来越多单位人成为社会人大量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流动人员进入社区,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趋势,给社区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我市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社区服务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服务对象、内容及覆盖面不断拓展,社区居民公共服务和多样性生活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政府引导支持、社会共同参与的社区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社区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各社区坚持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宗旨,立足实际,积极开展以孤、老、幼、残和优抚对象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服务和面向居民生活所需的便民利民服务。大多数社区开展了面向老年人的老年活动室、托老所;面向青少年的关爱乐园、幼儿园、学生小饭桌、读书屋;面向全体居民的小百货店、小超市、小食店、职业中介、健身室、家政服务等服务项目。主城区的居民小区基本做到了日常购物不出社区,家庭保洁不出社区,来客就餐不出社区,洗衣理发不出社区,社区十分钟生活服务圈基本形成。截至十一五末期,全市所有城乡社区基本建立了服务大厅(站),便民利民服务网点达1100余个。

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工作条件不断改善全市已有社区服务专职人员936人,社区志愿者组织753个,社区志愿者人数达20104人。按照《关于调整攀枝花市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及办公经费补助标准的通知》(攀府函〔200987号)文件精神,在任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主任补贴达到每人每月1200元,按照《中共攀枝花市委办公室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攀委办发〔200718号)文件配备的其他社区干部补贴达到每人每月1000元。农村社区在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补贴达到每人每月1060元;在任村文书补贴达到每人每月890元,其他村干部按一个职位核发(基本报酬总额不超过村党组织书记的基本报酬)。社区办公经费按照社区工作人员每人每月100、村办公经费按照每村每年5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社区服务内容不断扩展,公共服务正向农村延伸。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和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社区服务对象和内容已从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转向全体社区居民,提供居民需求的社会救助、就业和社会保障、卫生和计划生育、社区治安、文化教育和体育、便民利民等各项服务。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按照《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攀委发〔200825号)、《关于印发<攀枝花市农村社区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攀社建〔2008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攀社建〔20091号)文件精神,全面启动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全市已建设农村社区12个,所有农村社区均建立了一厅六站六室三栏一场,即:一门式社区服务大厅,公益事业服务站、互助救助站、卫生环境监测站、民间纠纷服务站、文体互动联络站、计生服务站,社区党组织办公室、社区村委会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文书办公室、群团办公室)、档案室、多功能会议室(党员远程教育室、新型农民培训学校)、综合活动室(党员活动室、未成年人活动室、老年人活动室、残疾人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村(居)务公开栏、信息发布栏、宣传专栏,室外活动场,与所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形成了辖区服务网络,实现了农村社区办理、代理服务全覆盖,广大的农村居民在自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社区提供的服务。

但是,我市社区服务总体上仍处于发展阶段,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构建和谐攀枝花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还有不小差距。一是由于我市是典型的先生产后生活资源性城市,城乡社区建设历来欠账较多,尤其是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居民需求,社区医疗、卫生、救助、就业、社会保障等一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社区层面还没得到根本解决。二是社区服务资金缺乏,由于社区服务带有明显的福利性、公益性,在开设的服务项目中,绝大多数是无偿服务,社区服务收入来源很少甚至没有,造血功能严重不足,没有形成以服务养服务在服务中发展壮大的良性循环。三是社区开展的服务项目档次普遍不高,没有形成品牌,绝大多数社区服务网点设施简陋,力量薄弱,而且提供的服务门类单一,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品牌,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四是城乡统筹步伐还需加快,农村社区服务远远落后于城市社区服务,目前仅在12个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地区提供了社区服务,占全市352个村的3%,覆盖面很小。

 

第二章 攀枝花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机遇

 

作为在一个特殊年代、特殊环境和特殊要求下建设起来的工业城市,攀枝花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坚实的经济基础,拥有许多可率全省乃至全国之先实现社区服务向信息化、数字化迈进的发展机遇。

一是有利的宏观环境。党中央提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实施十周年并将继续深入推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 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的意见》提出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目标;省、市也配套出台了有利于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委、市政府提出解近忧、谋长远、惠民生的总体思路。这些政策措施为深入推进我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

二是良好的经济基础。经过45年的开发建设,我市已形成了钢铁、钒钛、能源、化工和特色农业等支柱产业,拥有攀钢、攀煤、钢城集团、二滩水电站、农业龙头企业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和以钒钛、电冶化为主业的钒钛产业园区,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钢铁基地、国内最大的钒钛钢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钒钛原料基地、国内著名的特色农副产品基地和世界第二大钛制品基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位居全省第一,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是特殊的城市优势。作为一个依托矿产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城市化率和工业化水平较高,全市110万人口中,城市人口70万人,城镇化率达60%,城市化水平为省内最高,广大社区居民群众提出的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物质文化精神需求日益增多,特别是2008年启动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为加快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章 攀枝花市“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政府、城乡社区、民间组织、驻区单位企业及居民群众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努力形成政府全力主导、社会全面参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区建设发展新格局,建成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具有归属感的和谐社区。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居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为城乡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注重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充分发挥政府、社区、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居民群众作用,促进城乡社区建设。

(三)管理协同,资源共享。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依托社区服务中心、信息化平台,注重功能综合、资源整合和政策聚合,加强工作联动和协同,实现区域规划佳,设施配置优,服务效率高,资源效益目标

(四)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区分不同类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社区,实行分类指导。协调城乡社区发展,城市社区在积极服务中体现管理,农村社区在加强管理中体现服务,形成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城乡社区协调发展局面。

(五)适度超前,促进发展。社区服务要充分考虑居民群众未来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化,适度超前设计,保留升级余地,应对社区居民因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及时提供便民、安全、实用的社区服务。

三、发展目标

2015,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居民需求、社会进步、城乡统筹、产业结构相适应,服务手段先进、服务主体多元、服务门类齐全、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居民参与踊跃、社会互助力强的社区服务体系,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的社区服务发展新格局,做到每个街道(乡镇)拥有一个综合性的社区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工作用房不低于200平方米、服务用房不低于200平方米、公共活动场所不低于200平方米;所有城市社区具备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手段,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东区、西区和钒钛工业园区的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的覆盖面达80%以上,且全市有不低于100个农村社区具备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手段。

 

第四章 攀枝花市“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任务

 

社区是各级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基础平台,是居民建设和谐美好家园的温馨港湾。围绕居民需求,为居民服务,是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载体,是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良好的社区服务,有利于扩大党的执政基础、体现政府的施政宗旨,有利于推动社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扩大就业、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不断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面对我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日益加深的新趋势,围四个倾力打造战略重点,攀枝花市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一、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困有所助。社区存在着孤、老、病、残、幼等特殊群体和低保、低收入等困难群体。要让社区特殊群体活得更有尊严,全面建立起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互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责任明晰、参与广泛、运转协调、资金落实、管理规范、网络健全的新型社区救助体系。加强对社区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收入状况,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开展基层社会救助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加快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加强对社区捐助接收站点、爱心(慈善)超市的建设和管理,完善社区经常性社会捐赠接受网点,方便社区居民就近捐助。

难有所帮。随着城乡统筹进程的加快,城乡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整合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建立各类形式、不同需求的社区服务。各级政府要提供公共服务,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居民个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特别是对居民最关心、最需要、通过努力又可以解决的问题及时提供服务,为全体社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

业有所就。就业是民生之本。社区的就业和再就业不仅涉及下岗失业人员、失业返乡人员、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和特困人员4050人员,还包括高中、大中专毕业生、部分军队退伍转业人员、残疾人、优抚对象和缺乏技术技能的群体。通过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统筹规划,逐步建立起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就业服务设施网络。在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开设专门就业服务窗口,提供就业援助等服务。探索通过政府拨款、政策优惠、经营特许等方式,开发公益性服务岗位,重点开发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岗位和面向社会福利对象的福利服务岗位,积极发展社区治安、市场管理、绿化保洁、交通管理、车辆看管等就业岗位。

病有所医。社区卫生服务突出优先服务居民的理念,着力解决就医不便、看病费高等问题。大力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完善计划生育服务,进一步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不断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根据地域、服务半径和人口分布状况,合理配置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按照降低费用、提高水平、拓展功能、加强管理的要求,着力转换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强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和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服务等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优质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强化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责任,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确保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合理医疗流向。

学有所教。社会是一所学校,社区更是社会中最基础而又最广泛的学校。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社区学习、活动场所建设,实现每个社区拥有容纳20人以上的图书阅览室、容纳30人以上的未成年活动室、容纳50人以上的居民学校等场地。根据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区别不同层次人群,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教育活动,推动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向纵深发展。组织社区居民广泛开展楼院文化、广场文化、老年文化和节庆文化活动,建立街道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和社区文化广场、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加强文化场所的监督管理,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统筹各类教育资源,依托社区居民学校和辖区高等院校、中小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保持健康的人格,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者。完善社区体育服务功能,兴建方便群众的健身活动场地,配置相应的健身器材,培育群众性体育组织,积极开展全民健身群众性体育活动。

老有所养。我市老龄化日益突出,老龄人口比例已达到14%。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行有偿服务、低偿服务、无偿服务相结合,有效解决养老需求难题。加快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与运营。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面向老年人,特别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商品递送、医疗保健、日间照料、陪伴及精神慰藉等服务。

物有所购。实现物有所购,是配套完善社区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发展便民利民服务,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主体化、个性化的日常生活生产需求鼓励引导购物、餐饮、家政服务、农资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经销商,以连锁经营方式进入社区,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逐步形成方便快捷的社区生活生产服务圈。农村社区要强化生产服务,以农村社区服务站为平台,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安有所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区居民的成份和生活方式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加之社区居民流动性大、各种矛盾和纠纷日趋突出,社区管理面临新的巨大的压力。大力推进法律进社区和警务进社区活动,落实城乡社区民警工作责任制,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组织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建立专职和义务相结合的社区安保和群防群治队伍,落实治安防范措施,构建治保、消防、巡逻、普法、调解、帮教为一体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社区居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建立畅通的民情沟通渠道,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建立社区矫正服务机制。

居有所适。安居才能乐业。干净、整洁、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是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建立包括制度、队伍、经费在内的长效机制。按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重点治理社区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五乱现象。探索推广建立楼栋(庭院)长制,组织开展卫生楼院创建活动,有效治理街巷路面和居民庭院的脏、乱、差现象。加强社区环境保护宣传,树立良好的卫生环境意识,增强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尤其要加强农村社区的公路硬化、空地绿化、环境美化和垃圾池、清运车等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二、构筑社区服务平台

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构建社区51015生活圈,即,居民出家门步行5分钟以内可以到达便利店,10分钟以内到达超市和餐饮店,15分钟以内到达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或服务中心。

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的原则,突出综合服务功能,将党员活动室、就业和社会保障网络、社区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爱心(慈善)超市、社区捐助接收站点、警务站(室)、老年人活动室、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等进行统筹规划建设。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类站(室)的综合利用与管理,实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实效化。社区综合性服务设施,每个社区工作用房不低于200平方米,能满足社区居委会办公所需;服务用房不低于200平方米,建一站式务大厅,并配置多功能社区活动场所;公共活动场所不低于200平方米,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体育及休闲所需。有条件的社区,可根据实际需求和经济条件提高标准和增设服务功能。

做好社区服务资源的调查摸底,特别要清理市属改制企业社会职能移交社区后,非经营性资产的摸底情况,梳理、整合社区各类服务热线、网络系统、呼叫服务电话等,真正把社区服务资源盘活、用好。各级政府要加大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投入,通过新建、改扩建、购置、合并调整等多种形式,建立起覆盖城乡社区、街道(乡镇)和区(县)的社区服务站、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和区(县)服务中心。在新区开发建设和旧城改造中,要把社区服务设施纳入规划,做到与新开发小区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使用,保证社区服务设施的提供和服务功能的发挥。在政府购买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运作,鼓励经营社区服务中心(站),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社区服务建设的积极性。

三、建设社区服务队伍

加强社区服务队伍建设,造就一支专业化、年轻化、职业化、规范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抓好社区工作者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储备,不断优化社区服务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抓好对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结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任职策,吸引和鼓励具有社会工作知识的大学生到城乡社区工作,提升社区工作者的服务水平。

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探索社区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储备、义工服务累计等方式,积极动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和社区居民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尤其要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军五老人员开展自愿服务。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站,按照社区志愿者的特长组建多种类型、多个层次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形成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社区志愿者服务网络。优化志愿者人员结构,壮大志愿者队伍,使其人数达到社区居民人数的15%以上。

积极培育形式多样的社区组织。扶持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体提供生活所需的有偿、低偿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社区互助协会、老年学校、体育协会和法律援助协会等,鼓励和支持社区民间组织开展社会捐助、文体健身、科普宣传、就业服务、社会救助等服务活动。根据社区民间组织的性质实行分类指导,加强管理,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社区民间组织,完善注册程序,使其纳入正常管理范围;对于尚未达到注册条件,但已正常开展活动且符合社区发展需要的社区民间组织,要加强备案管理,使其在政府和社区的指导、监督下有序开展服务。

注重发展社区民间公益性组织。加快培育能够协助政府承担事务性工作、提供公益性服务、调解民间纠纷、发展慈善事业的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街道(乡镇)可探索引导、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开展社区服务。区(县)要制定鼓励、引导和支持有利于社区民间公益性组织发展的财力支持、人员待遇、场地建设及其他相关配套政策,为社区各类民间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提供便利。

 

 

 

 

 

第五章  攀枝花市“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重点工程

 

社区服务体系是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平台,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载体,属于公共财政支持的范畴。处于社会加速转型时期,由于城市管理体制尚未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各级政府要加强规划,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重点支持。

十二五期间,全市134个城市社区和282个农村社区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预计投资24408万元,建立以面向基层、完善功能、整合资源、规范建设、形成网络为出发点,以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养老托幼、社会治安、环境卫生、计划生育、文体和教育、残疾人康复、优待抚恤、便民利民于一身为落脚点,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建设信息化、数字化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

一、市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全面推进社一站式务,全市416个城乡社区要建设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站),各社区服务中心(站)要有养老、助残、康复医疗、青少年活动和托幼等为特殊群体服务的福利性、公益性服务设施。每个社区服务站平均投资20万元,预计总投资8320万元,20112013年完成。

二、市级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

建立健全以市、区(县)、街道(乡镇)、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站)为基础的四级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网络,实施为民服务应用系统的互联网运行,整合现有的金保工程网络建设成果和各类社区服务热线、呼叫热线,具备提供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信息采集发布等功能,提供法律、气象、医疗、教育培训、旅游、家政、娱乐等服务信息,使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事务、社会福利、区划地名、街路巷楼门牌名等各级公共服务进社区,实现街道、社区自助互助服务在社区服务信息综合网络平台的集成;规范新建系统、调整在建系统、改进已建系统,加快互联互通,实现社区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现一网式服务。每个社区都要配置有专门连接市级社区服务信息综合网络的办公用品(包括电脑、打印机、扫描),预计总投资1248万元,20112012年完成。2011年前完攀枝花市社区服务中心的建立,该机构主要负责技术管理人员培训、软件技术完善、硬件设备维护、网络安全管理、相关数据采集基础信息录入等工作

三、区(县)级社区服务建设项目

根据实际情况,各区(县)统筹规划本地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储备建设项目,落实建设资金,确保在十二五间基本实现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为打造城乡和谐社区奠定坚实基础。

 

第六章 攀枝花市“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保障措施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与储备,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确保十二五划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

一、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城乡社区服务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部署、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协调机构。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成立攀枝花市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攀委办〔20094号)文件精神,按照工作分工,切实履行职责。要加强统筹规划、政策指导、完善制度和监督管理,把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按照社区服务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原则明确目标和重点,分步组织实施,通过新建和改扩建不断完善各类服务设施。各级政府要按照攀委办发〔200718号文件要求,采取权随责转、费随事走原则,给社区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经费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业务,探索通过委托、奖励、补助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把有关公共服务项目交给有实力的民间服务组织去运作,调动民间服务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促进社区服务工作不断发展。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手段监督管理社区服务,建立社区服务工作评估体系,严格财务和审计制度,及时查处违法违纪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促进社区服务健康快速发展。

二、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由财政资金、社会资金、自筹资金等多渠道筹措安排。政府投入是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要将本次规划的建设项目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各级政府要根据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安排建设资金,促进社区服务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建设资金筹集方式,通过贴息补助、配套投入、慈善捐赠等灵活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单位企业与社区建立共建机制。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按照每千人规划5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建设用地标准,统筹规划建设社区服务设施用地,改善社区服务办公条件。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制度。制定政策措施,规范服务程序,通过各种形式培训社区的管理服务人才,扩大服务队伍规模,不断提高社区服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制定各类社区服务工作者的评价标准,坚持选聘、招聘相结合,实行任期目标制和绩效考核制。鼓励、引导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推进社区社工人才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研究制定社区社工师(助理社工师)岗位津贴政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各类社会工作师、大学生到社区工作,切实解决社区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对优秀的社区服务工作者予以多种形式的表彰奖励,促进社区服务队伍健康有序发展。

 

附件:区(县)级社区服务项目规划

 

 

 

 

 

 

 

 

 

 

 

 

附件

区(县)级社区服务项目规划

 

东 区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及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投资(万元)

备注

总投资

其中

上级投资

地方投资

1

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

依托“96519”社区信息化平台,在辖区内设立50家便民利民信息化网点

250

200

50

 

2

社区便民道路改造

枣子坪下街小区、泉福路小区1.2公里道路、金龙巷小区300米道路、鸿福巷小区250道路

425

 

425

 

3

向阳村社区服务中心及社区服务站

改扩建1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朝阳社区服务站、石华社区服务站、向阳五村社区服务站、钢花社区服务站4个社区服务站。总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其中街道社区服务中心800平方米,4个社区服务站各260平方米。

367

220

147

 

4

向阳村、枣子坪、炳草岗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新建1个向阳村街道级卫生服务中心(枣子坪、炳草岗等2个街道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金待定)。

560

200

360

 

5

密地街道社区服务综合楼

在密地街道门口修建密地社区服务综合楼

600

 

600

 

6

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长寿路冶金东街社区服务中心、东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暨长寿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二街坊社区居民接待室

425

 

425

 

7

社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建设

湖光、团结、金福、永康等4个社区完善设施,打造未成年人活动室

85

22

63

 

8

社区大院建设

在瓜子坪街道、枣子坪街道、密地街道、大渡口街道所辖条件成熟的社区进行大院建设试点

40

 

40

每个

补助10

万元

9

大地湾社区托老所

大地湾社区

30

 

30

 

10

社区办公房和广场改扩建

新建瓜子坪兰尖社区广场、改造位于枣欣路5号空地为枣子坪和谐广场,二街坊和枣树坡社区办公房改扩建

879

 

879

 

合 计

3661

642

3019

 

 

西 区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及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投资(万元)

备注

1

玉泉街办动力站社区办公房屋建设

与攀煤共建600

30

 

2

玉泉街办巴关河社区办公房屋建设

租借市工行进行改扩建500

60

 

3

大宝鼎街办沿江社区办公房屋建设

与大宝鼎街办共建300

30

 

4

大宝鼎街办小宝鼎社区办公房屋建设

与小宝鼎矿共建400

30

 

5

陶家渡街办陶花社区办公房屋建设

新建200

30

 

6

清香坪街办杨家坪社区办公房屋建设

新建300

30

 

7

清香坪街办蓝湖社区办公房屋建设

与开发商共建800

10

 

8

清香坪街办路南社区办公房屋建设

改扩建150

30

 

9

对全区所有社区服务大厅进行升级改造

主要内容是对大厅装饰装修,安装电子显示屏,设立规范的服务台、制度栏、吊牌等,同时添置电脑、办公桌椅、印制服务指南、手册等以及其他服务设施。

260

 

10

对所有社区进行风貌打造

主要包括:社区周边环境打造、文化墙建设、办公房外观修缮装饰、标识标牌整合等。

270

 

11

对全区所有社区功能室配置进行完善

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对全区所有社区功能室室内配置进行完善。

158

 

12

对全区所有社区办公设施进行完善

电脑、桌椅等设施

171

 

13

慈善爱心超市建设

与冰点水公司共建

25

 

合 计

1134

均 为

地方投资

 

 

仁和区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及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投资(万元)

备注

总投资

其中

上级投资

地方投资

1

社区办公楼及活动场地新建、改扩建和维修

仁和镇的老街社区、弯庄社区、大河社区、沙沟社区、土城社区、仁和街社区,同德镇的同德社区,大田镇的大田社区,平地镇的平地社区,福田镇的福田社区,大和中路街办的阳光社区等办公楼及活动场地建设。

375

245

130

 

2

社区养老托老服务中心建设

仁和区的弯庄社区、大河社区和大和中路街办南路社区新建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社区养老托老中心。

460

250

210

 

3

社区爱心超市建设

仁和镇大河社区、沙沟社区、弯庄社区、土城社区、仁和街社区,大和中路街办大河中路社区、阳光社区,前进镇前进社区,平地镇平地社区,大田镇大田社区,同德镇同德社区,福田镇福田社区等12个社区内分别新建100平方米的爱心超市。

60

48

12

 

4

社区卫生服务站

大和中路街办阳光社区、大河南路社区、大河中路社区、弯腰树社区、仁和镇仁和街社区、大河社区、沙沟社区、土城社区、老街社区、弯庄社区、平地镇平地社区、大田镇大田社区、福田镇福田社区、同德镇同德社区、前进镇前进社区等15个社区新建20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410

260

150

 

5

未成年人活动室

大和中路街办阳光社区、大河中路社区、大河南路社区、仁和镇仁和街社区、老街社区、沙沟社区、土城社区、大河社区、平地镇平地社区、大田镇大田社区、福田镇福田社区、同德镇同德社区、前进镇前进社区等13个社区新建100平方米的未成年人活动室。

175

122

53

 

合 计

1480

925

555

 

 

米易县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及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投资(万元)

备注

总投资

其中

上级投资

地方投资

1

全县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社区信息网站和求助呼叫系统

规划新建信息管理中心800平方米,建成后全县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县、乡镇、社区三级联网,社区服务信息网站、求助呼叫系统等为民服务系统联网运行,基本实现社区服务信息服务资源的整合、交换和共享。

950

400

400

其他投资150

2

全县9个乡镇均建社区服务中心

建立300平方米以上的乡镇社区服务中心,规划新建信息管理站2700平方米。

675

300

300

其他投资75

3

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所有社区建集公益性服务和居民活动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站,每个社区的工作、服务及活动用房面不低于200平方米。其中,新建社区服务大厅6个,改扩建2个,总面积1600平方米;新建居民健身活动室11个,总面积2220平方米;新建图书阅览室11个,总面积1100平方米;新建社区治安防范和民事调解室(含社区警务室)10个,面积500平方米;新建捐助站或慈善超市3个,面积300平方米;新建法律咨询室11个,面积330平方米;新建社区卫生服务室11个,面积550平方米;新建社区老年福利设施8个,新建未成年人保护设施8个,面积960平方米。

2440

1000

1000

其他投资440

4

建设社区居民室外健身活动场地

所有社区建居民室外健身活动场地,面积平均每户达0.5平方米以上,健康器材每300户达1套以上。全县社区居民室外健身活动场地面积到2015年达10460平方米,新增面积5785平方米。

310

120

120

其他投资70

合 计

4375

1820

1820

735

盐边县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及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投资(万元)

备注

总投资

其中

上级投资

地方投资

1

全县社区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社区信息网络和救助呼叫系统建设

规划新建信息管理中心800,建成后全县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县、乡(镇)、社区三级联网,社区服务信息网络救助呼叫系统等便民服务系统联网运行,"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畅通资源共享、整合。

1000

500

500

 

2

5个乡镇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和信息管理站

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镇、永兴镇、红果彝族乡,每个乡镇200,合计1000

250

100

150

 

3

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全县7个社区新建公益性综合服务中心(大厅),每个200,合计1400。增添社区服务大厅内部设施。

280

190

190

 

4

老年人活动中心

城北社区新建老年人活动中心12000(包括活动场所、活动器材等)。

400

200

200

 

5

城南社区、永兴镇社区、红果社区,新建办公用房

建设面积1800

270

120

150

 

6

修建桐子林、永兴、渔门、红果、红格等5个社区活动健身场所

建设面积3000

150

70

80

 

7

打造城北社区、城南社区作为和谐社区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社区

突出重点,全方位进行打造文化活动场所5000(包括青少年老年人健身活动、文化体育、教育、卫生设施等),小区道路硬化 2500,停车场硬化1500,小区绿化32000

1700

800

900

 

8

打造渔门镇社区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窗口

把渔门镇社区作为我县开辟综合便民服务示范点,在十二五期间全面推开便民服务窗口(综合服务中心)

20

10

10

 

9

新建清源社区

新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600平方米,配备相关办公设备

120

60

60

 

 

合计

4190

2050

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