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探索“4 个+”模式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再提升
来源:东区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2-09-14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一张清单”+“一个网格”夯实服务基础,提高民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一张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公布16个方面39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清单,通过服务清单推动标准成为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服务提供和管理保障的“指挥棒”和“基准线”,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47个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辖区2个文化场馆明确延时、错时服务的流程内容、量化指标、运营形式等,以对外公示落实社会监督,助推公共文化服务规范、高效,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覆盖人群范围,进一步提升了文化设施服务频次和使用程度,推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公共文化场馆全面告别“朝九晚五”。形成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硬件设施网格。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利用、共建共享、统一管理、服务群众”的原则,通过新建、改建、资源整合等方式,持续完善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新建3200余平方米图书馆1个,改扩建完成国家一级文化馆1个、街道(镇)综合文化站11个、社区(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7个、社区(农家)书屋47个,打造城市书房5个,图书总藏量26万余册,建成室内文化活动场所面积3.2万平方米、室外文化活动场所面积26万平方米,实现每个居民小区至少拥有1个200平方米的文化小广场、有1套室外健身路径,健身路径维护完好率达到98%以上,每个居民小区配套安装宣传文化长廊、宣传橱窗(含读报栏)、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居民在1公里范围内都有适合自己活动的文化小广场。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激发服务活力,推动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政府主导把方向。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管理协调中的主导作用,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民生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规划部署、组织实施、督促检查。三年以来东区累计投入930余万元用于公共文化事业经费,制定完善了《攀枝花市东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2015-2020年)》《攀枝花市东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2-2026年)》《创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实施方案》等政策标准,按辖区常住人口数,根据公共文化服务年底考核结果,以人均6元、8元、10元的标准拨付街道(镇)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择优在文化企业设置文、图两馆分馆,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目前共有社会型分馆9个,定时定期向公众免费开放阅读、声乐和器乐训练等场所,提供各类资料图书2万册。社会参与激活力。通过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方式方法,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场馆、资金、培训等领域开展互助合作,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让社会组织自身及其项目、服务与产品以便捷高效的方式进入东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体系当中,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基层文化站(点)功能单一、设施使用率不高、服务品质不高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区登记在册社会化组织有攀枝花市东区网络文化协会、攀枝花市东区炳草岗群众文艺交流协会、攀枝花市东区古筝协会等10余家,自发成立的文化类社会组织20余家,常年活跃着100余支各类群众团队。2022年,共投入资金230万元,开展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6个,围绕群众需求,联合大众书局、兰尖社区忆故事服务中心、声海艺术培训等社会组织举办地域特色文化活动300余场,开办农民工子女免费艺术培训、群众公益艺术培训等22期。
“数字赋能”+“主题活动”提升服务品质,让群众获得更多“文化大餐”。开展数字文化建设行动。推进城乡基层文化阵地无线网络全覆盖,实施“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计划,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实现全区公共文化活动场所WIFI全覆盖,完成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及文化中心数字化建设,探索基层数字化设备融入,超星数字化移动图书馆APP已经实现街道(镇)、社区(村)全部覆盖。充分发挥数字化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文化活动需求调研,按需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同时定期通过微信公众号分享文艺演出、图书推荐、歌曲推荐等信息,让群众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无时差”。实施供给质量提升行动。开展好流动文化服务和“结对子、种文化”主题活动,区文化馆、图书馆以社会化方式配备流动服务车,每月定期开展文化、图书流通等服务活动,每年开展流动服务不少于40余次,同时结合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组织送文艺进单位、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丰富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深化辖区7家农家书屋建管用,实施“总分馆制+农家书屋”计划;全面完成放映目标的基础上,灵活安排公益电影放映,增添服务趣味性;加大公共文化供给,组织“金沙流韵诗赛”、“文化进万家活动”、“爱谱讲坛”、“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群众文化参与和创作热情。
“品牌引领”+“产业融合”变现服务红利,让群众共享更好“文化成果”。擦亮群文品牌。坚持每2年举办一届“社区艺术节”,已连续举办13届,荣获全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四个一批”优秀品牌。持续推进“文润东区”,在全区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小草学堂”13年不辍服务于民,每周四晚上免费向辖区低收入群体、农民工等开展书画培训,已展出书画作品7回,培训1800人次,被赞为“攀枝花文旅系统文化惠民的排头兵”。以三线文化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改造提升大地湾社区英雄纪念馆、兰尖故事博物馆等文化站点,围绕“七户人家一棵树”三线建设历史渊源,开发了城市原点广场—城市原点博物馆—苏联专家院—兰尖故事博物馆—狮子山万吨大爆破旧址—重走矿山路等集“三线建设”文化展示、体验、研学为一体的红色文化、工业探秘游线,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以农文旅产业融合为抓手,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的发展思路,着力培养村集体经济增收点。依托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样板村镇建设,建成1个镇综合公共文化中心和7个村综合文化站,7个标准化文化广场,组建银江艺术团、英姿旋舞舞蹈队、阿署达打跳舞、密地村彝族舞蹈等特色队伍,发展阿署达星空露营地配套建设天文科普瞭望塔、民族文化长廊、大三线工业革命探秘旅游等一系列文旅休闲配套项目。2021年,银江镇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2000万元,并成功创建省、市、县(区)三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